(十二)不难朕还要你干什么?
书迷正在阅读:危险重组、猎人游记[微猎奇,剧情,rou渣]、山中小屋、在求生副本当性爱大师[NPH]、饿了就吃、只有我一个男人的修仙界、恶毒女配们的私欲(gl纯百合集/R18G)、张柠檬长大后(捆绑调教SM)、游离个班和问题学生的yin欲试炼、穿成总受的白月光妻子(背德 强制1v3)
我观了刑,回宫途中在马车里,虽还佯装着无事一般牵开帘子睇望街市的盛景,其实心里惊魂未定,仍有些后怕。
一路上,我哥哥一言不发,进了宫城却忽然问我:
“路过刑台时,听见法场观刑的百姓说的什么没有?”
我端端正正的坐在他身侧,蜷着指节,广袖拢垂在膝,默然摇了摇头。
“宫典。”他唤了一声。
车外护驾的宫统领应了一声,有些犹疑,我哥哥又道:“言者无罪,但说无妨。”
“是,回陛下,百姓说——仅仅一个礼部,便养出了这样多的昏官,只怕朝中的官吏,多半如此,还说……陛下昏聩……”
宫典的声音低了下去。
“你们让朕挨了骂。”
我哥哥的语气很平静,甚至可以用温言细语来形容,我却窘迫得抬不起头来。
“对不起……”
我这才体悟出他昨日所说的不忍,原来并非一味惺惺作态,这些被处斩的礼部官吏再不济,也都是哥哥选拔出来的,我执意纠察到底,让林若甫当众揭发,其实是打了圣上的脸。
“朕说过,朝堂换一换血,不是坏事,所以,朕没有怪你们,但是你也要想一想,今后该怎么办。”
我连忙说:
“这一批皆是寒门士子,各凭本事入仕的,绝不会再出差错!”
我哥哥唇畔逸出一声脆利的冷笑:“最好是没有。”
我那时过于年少,过于自信,过于相信若甫,也过分地将希望寄托在了那个叫做良心的东西之上了。
礼部尚书的空缺,我同哥哥举荐了郭攸之。林若甫升了职,也从都察院被调去了礼部,名为升迁,却不比从前风光,又因春闱舞弊一案礼部才经整治,初到任的新官处处受辖,不免战战兢兢,人人自危了。
若甫一离都察院,我的好日子似乎也到了头,御史们告状的折子也接二连三地递上了我哥哥的案头,左不过是江南明家与三大坊的一些小事了。
我哥哥没有准他们,也没有驳他们,只是将折子拿给我看,我接了过来,一时三刻便坐不住了。
“我要去趟江南!”
“去替他们遮掩罪过么?”
“根本没有他们说得那样夸张,我们只是……”
我哥哥不说话,只是扬起静水深潭似的眸子幽幽凝了我半晌,而后低头将快被揉烂的奏折从我手里抽了回去,淡淡道:
“朕在江南给你盖个行宫吧。”
我愣了一下,他继续道:
“今后你便常驻江南,不要回来了。”
片刻的死寂过后,我跽在他对面无声地抹泪,他张了张口似乎还欲同我再说些什么,看着我这副形容,却又缄口,当我用完了一张手绢的时候,他便没有如往常那般递来第二张,而是平静地对我说:
“你再哭,就回去哭,朕不说了。”
我咬着唇抑止住泪。
“礼部处斩的十四名官员与你很相熟么?”
我摇摇头,小声答:“不相熟。”
“明家与三大坊的司库们却是你的左膀右臂。”
我无从反驳。
哥哥说:“治人之要,不在仁德,也不在心狠,而在于平衡,你见着百工之苦,却不曾见着官宦之难,你见着臣工可怜,却不曾见着朕之不易——你可以凭你查证之罪名斩杀十四员大臣,却不容朕的都察院对你的亲信近人做一样的事,不是么?”
“这怎么能一样?”
“这怎么不一样?你就那么笃定那十四名官吏如你看见的那般不堪,明家与你的司库们如你看见得那样清白?”
“他们是听命于我!要杀要剐……”
“你以为你是谁?”他冷蔑地睇来一目,截断我的话,“你是朕亲自指派掌管内库的长公主,更是朕——一母同胞的meimei,你出了错,就是朕失教;你要杀要剐,便是朕无德!”
“内库的亏空……我总要想法子补。”
“天下不是止你一人有难处。”他撩目淡淡看了我一眼:“不难——朕还要你干什么?”
他起来扶着我的肩将我摁回座上:
“朕可以按下这些奏章,放他们一马,但是内库亏损,年底之前,你要给朕一个交代。”
内库亏损,早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我哥哥戎马半生,三度北伐,仅是修补庆国连年战火的创痕,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一边要赈灾,一边要壮大军备,户部的银子哪里够呢?还不是jiejie贴补着。
我jiejie也不是安生的,建邮路,修水利,扮报纸……那会子我还小,修个行宫,总爱学她,又要这样又要那样,却不知这些新鲜玩意儿的背后,又需要怎样强大财力的支撑。
祸不单行,内库的亏损尚未扭转,三大坊又传来了罢工的消息。
我想不通,我特许分与主事和工匠们的薪金与红利不可谓不丰厚,便是平日里小贪小闹,我也由他们,遑论从前压制他们的商宦,也被哥哥一一摆平。
说到底我私心里总是偏向jiejie,想着那是jiejie的产业,jiejie的发明,总该教jiejie的人多拿一些,是以宁可顶着哥哥加在我头上的压力,暂且任朝廷亏损着,也不忍委屈了他们。
我想不通——他们还有哪里不足?
我教女史在御书房外边候着,将刚刚散朝出来的林若甫请来与我商议对策,他如今忙碌得很,但听说我遇着难事,还是匆忙赶来。
“殿下又要去江南?”
他目光引向旁处,略含疚色:
“眼下已经交夏,只怕殿下赶到时正值暑热——”
我跽起身敬了他一盏茶,温徐道:“我知你抽不开身,宫人们会陪我同行,你不必挂念,只是——这事我想不明白,去了也不知如何能了,这些年你在朝堂行走,见识广,想听听你的主意。”
“臣是担心殿下的身子。”他也跪下来,恭身接了我的茶,思量道,“再便是——臣以为纵使殿下亲去,也于事无补,唔……殿下恕罪。”
“说了多少回——”我轻轻淡淡地对他一笑:“唤我名字。”
“是……云……云睿,”他竟有些腼腆地笑了笑,错开我的目光,垂眉道,“臣、若甫以为,殿下、您……”
我倚着案角,轻曳纨扇,睨着他抿唇只是笑。
他愈加不好意思,揉了揉额角便不再拘着:
“我想呢,您去了多次,该见的都见了,该了解的,也都了解了,再不知晓的,便是他们权衡利害不愿教您知晓的,您越是要迎上前一探究竟,他们便藏得愈深,这些古怪的来由,或许全在藏起来的这些事里,不若遣信近之人往江南暗访,风起于青苹之末,既是底下工人闹事,那便混进工人中,瞧瞧岔子出在了哪里。”
一路上,我哥哥一言不发,进了宫城却忽然问我:
“路过刑台时,听见法场观刑的百姓说的什么没有?”
我端端正正的坐在他身侧,蜷着指节,广袖拢垂在膝,默然摇了摇头。
“宫典。”他唤了一声。
车外护驾的宫统领应了一声,有些犹疑,我哥哥又道:“言者无罪,但说无妨。”
“是,回陛下,百姓说——仅仅一个礼部,便养出了这样多的昏官,只怕朝中的官吏,多半如此,还说……陛下昏聩……”
宫典的声音低了下去。
“你们让朕挨了骂。”
我哥哥的语气很平静,甚至可以用温言细语来形容,我却窘迫得抬不起头来。
“对不起……”
我这才体悟出他昨日所说的不忍,原来并非一味惺惺作态,这些被处斩的礼部官吏再不济,也都是哥哥选拔出来的,我执意纠察到底,让林若甫当众揭发,其实是打了圣上的脸。
“朕说过,朝堂换一换血,不是坏事,所以,朕没有怪你们,但是你也要想一想,今后该怎么办。”
我连忙说:
“这一批皆是寒门士子,各凭本事入仕的,绝不会再出差错!”
我哥哥唇畔逸出一声脆利的冷笑:“最好是没有。”
我那时过于年少,过于自信,过于相信若甫,也过分地将希望寄托在了那个叫做良心的东西之上了。
礼部尚书的空缺,我同哥哥举荐了郭攸之。林若甫升了职,也从都察院被调去了礼部,名为升迁,却不比从前风光,又因春闱舞弊一案礼部才经整治,初到任的新官处处受辖,不免战战兢兢,人人自危了。
若甫一离都察院,我的好日子似乎也到了头,御史们告状的折子也接二连三地递上了我哥哥的案头,左不过是江南明家与三大坊的一些小事了。
我哥哥没有准他们,也没有驳他们,只是将折子拿给我看,我接了过来,一时三刻便坐不住了。
“我要去趟江南!”
“去替他们遮掩罪过么?”
“根本没有他们说得那样夸张,我们只是……”
我哥哥不说话,只是扬起静水深潭似的眸子幽幽凝了我半晌,而后低头将快被揉烂的奏折从我手里抽了回去,淡淡道:
“朕在江南给你盖个行宫吧。”
我愣了一下,他继续道:
“今后你便常驻江南,不要回来了。”
片刻的死寂过后,我跽在他对面无声地抹泪,他张了张口似乎还欲同我再说些什么,看着我这副形容,却又缄口,当我用完了一张手绢的时候,他便没有如往常那般递来第二张,而是平静地对我说:
“你再哭,就回去哭,朕不说了。”
我咬着唇抑止住泪。
“礼部处斩的十四名官员与你很相熟么?”
我摇摇头,小声答:“不相熟。”
“明家与三大坊的司库们却是你的左膀右臂。”
我无从反驳。
哥哥说:“治人之要,不在仁德,也不在心狠,而在于平衡,你见着百工之苦,却不曾见着官宦之难,你见着臣工可怜,却不曾见着朕之不易——你可以凭你查证之罪名斩杀十四员大臣,却不容朕的都察院对你的亲信近人做一样的事,不是么?”
“这怎么能一样?”
“这怎么不一样?你就那么笃定那十四名官吏如你看见的那般不堪,明家与你的司库们如你看见得那样清白?”
“他们是听命于我!要杀要剐……”
“你以为你是谁?”他冷蔑地睇来一目,截断我的话,“你是朕亲自指派掌管内库的长公主,更是朕——一母同胞的meimei,你出了错,就是朕失教;你要杀要剐,便是朕无德!”
“内库的亏空……我总要想法子补。”
“天下不是止你一人有难处。”他撩目淡淡看了我一眼:“不难——朕还要你干什么?”
他起来扶着我的肩将我摁回座上:
“朕可以按下这些奏章,放他们一马,但是内库亏损,年底之前,你要给朕一个交代。”
内库亏损,早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我哥哥戎马半生,三度北伐,仅是修补庆国连年战火的创痕,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一边要赈灾,一边要壮大军备,户部的银子哪里够呢?还不是jiejie贴补着。
我jiejie也不是安生的,建邮路,修水利,扮报纸……那会子我还小,修个行宫,总爱学她,又要这样又要那样,却不知这些新鲜玩意儿的背后,又需要怎样强大财力的支撑。
祸不单行,内库的亏损尚未扭转,三大坊又传来了罢工的消息。
我想不通,我特许分与主事和工匠们的薪金与红利不可谓不丰厚,便是平日里小贪小闹,我也由他们,遑论从前压制他们的商宦,也被哥哥一一摆平。
说到底我私心里总是偏向jiejie,想着那是jiejie的产业,jiejie的发明,总该教jiejie的人多拿一些,是以宁可顶着哥哥加在我头上的压力,暂且任朝廷亏损着,也不忍委屈了他们。
我想不通——他们还有哪里不足?
我教女史在御书房外边候着,将刚刚散朝出来的林若甫请来与我商议对策,他如今忙碌得很,但听说我遇着难事,还是匆忙赶来。
“殿下又要去江南?”
他目光引向旁处,略含疚色:
“眼下已经交夏,只怕殿下赶到时正值暑热——”
我跽起身敬了他一盏茶,温徐道:“我知你抽不开身,宫人们会陪我同行,你不必挂念,只是——这事我想不明白,去了也不知如何能了,这些年你在朝堂行走,见识广,想听听你的主意。”
“臣是担心殿下的身子。”他也跪下来,恭身接了我的茶,思量道,“再便是——臣以为纵使殿下亲去,也于事无补,唔……殿下恕罪。”
“说了多少回——”我轻轻淡淡地对他一笑:“唤我名字。”
“是……云……云睿,”他竟有些腼腆地笑了笑,错开我的目光,垂眉道,“臣、若甫以为,殿下、您……”
我倚着案角,轻曳纨扇,睨着他抿唇只是笑。
他愈加不好意思,揉了揉额角便不再拘着:
“我想呢,您去了多次,该见的都见了,该了解的,也都了解了,再不知晓的,便是他们权衡利害不愿教您知晓的,您越是要迎上前一探究竟,他们便藏得愈深,这些古怪的来由,或许全在藏起来的这些事里,不若遣信近之人往江南暗访,风起于青苹之末,既是底下工人闹事,那便混进工人中,瞧瞧岔子出在了哪里。”